跟骨骨折的治疗与康复
病因:
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多样,其中以坠落伤最为常见,约占全部跟骨骨折的75%,由于足跟着地后跟骨与距骨撞击所致,其他原因包括交通伤、挤压伤、运动伤等,跟骨骨折的损伤机制比较复杂,不同的损伤机制会导致不同的损伤类型,治疗要求也不尽相同。导致跟骨骨折的损伤的暴力主要有压力、剪切力、牵拉力和直接暴力等,这些损伤往往合并存在。
临床表现:
有明确的外伤史、足跟疼痛及压痛、足跟淤血宽而扁的畸形以及跟骨向外倾斜呈外翻、外踝下方正常凹陷消失等不难作出骨折判断。
跟骨骨折的分型:
Sanders分型基于冠状面CT扫描。在冠状面上选择跟骨后距关节面最宽处(与平片轴位差不多),从外向内将其分为三分A、B、C,分别代表骨折线位置。这样,就可能有四部分骨折块,三部分关节面骨折块和二部分载距突骨折块。
I型:所有无移位骨折;
II型:二部分骨折,根据骨折位置在A、B或C又分为IIA、IIB、IIC骨折。
III型:三部分骨折,同样,根据骨折位置在A、B或C又为IIIAB、IIIBC、IIIAC骨折。典型骨折有一中央压缩骨块。
IV型:骨折含有所有骨折线,IVABC。
跟骨骨折的治疗:
1.非手术治疗:
(1)无移位的跟骨骨折 包括骨折线通向关节者,用小腿石膏托制动4~6周。待临床愈合后即拆除石膏,用弹性绷带包扎,促进肿胀消退。同时作功能锻炼。但下地行走不宜过早,一般在伤后12周以后。
(2)有移位的骨折 如跟骨纵行裂开,跟骨结节撕脱骨折和跟骨载距突骨折等。可在麻醉下行手法复位,然后用小腿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~6周。后结节骨折需固定于跖屈位。
(3)60岁以上老年人的严重压缩粉碎性骨折
采用功能疗法。即休息3~5天后用弹性绷带包扎局部,再作功能锻炼,同时辅以理疗按摩等。
2.手术治疗:
(1)跟骨舌状骨折、跟骨体横形骨折波及关节并有移位者 可在麻醉下用骨圆针撬拨复位,再用小腿石膏固定于轻度跖屈位4~6周。
(2)有移位的跟骨横形骨折、舌状骨折以及跟骨后结节骨折
应行切开复位,加压螺丝钉内固定。术后石膏固定于功能位4~6周。
(3)青壮年的跟骨压缩骨折甚至粉碎性骨折 有人主张早期即行切开复位并植骨,以恢复跟骨的大体形态及足纵弓。视情况用或不用内固定。术后用小腿石膏固定6~8周。
(4)跟骨严重粉碎性骨折 有人主张早期行关节融合术,包括跟距、跟骰关节。但多数人主张先行功能疗法,以促进水肿消退,预防肌腱、关节粘连。待后期出现并发症时,再行足三关节融合术。
跟骨骨折手术后康复治疗:
(1)早期练习足部活动:术后第1天跟骨骨折的康复训练可行足趾关节等张运动,下肢肌肉等张、等长收缩随时间延长,可适当增加运动量。
(2)术后2天后做踝关节伸屈训练。
(3)术后4~6周,可行踝关节被动跖屈、背伸运动,禁止内外翻训练。
(4)术后8~12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行踝关节主动屈伸、旋转训练。
(5)术后12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行步态训练,下肢肌肉力量训练。
(6)术后16周跟骨骨折康复训练可在跟骨支具保护下进行逐步负重训练。
|